金秋時節,稻谷飄香,三河大地一派豐收景象。秋收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,正在搶收搶種的邱建兵近來幾天接到了很多電話,大家都在感嘆他今年的水稻產量,前期300余畝機插秧單產突破1600斤,創歷史新高。談及感受時,邱建兵坦誠而謙虛地說,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產量,一開始基礎并不是最好的。
三分種七分管 居后也能后發先至
邱建兵的田塊位于蔣莊南,南北高低落差大,一塊田需要中間打埂分兩片管理,土質還是質地粘重、透水性差的白漿土,打埂需要出動挖掘機,整體來說并不算基礎好的田塊。
由于田塊先天的弱勢,邱建兵更加關注插秧后的稻田管理。他說:“水稻水稻,離不開水的,首先就是水層管理”。插秧后一定要及時上護苗水,后期每個階段的管水也都至關重要,從頭至尾邱建兵都要自己去盯著。
收割前最后一次斷水時間,要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靈活掌握。今年10月5日稻田已經斷水,但是邱建兵多年的種田經驗讓他非常擔憂近日持續的高溫干燥天氣,撤水過早會影響籽粒飽滿度。10日他在田間檢查時發現,在部分高灘田塊的田埂上出現了裂縫,而且未來持續幾天都是高溫無雨天氣。邱建兵立刻向農業中心匯報情況,經過考察研討,制定了將高灘田塊快速過水的應對策略。12日,邱建兵將缺水的田塊完成最后一次跑水。
邱建兵說,回想起來還是有點后怕,擔心多上一次水導致土壤水分過大,影響下一茬播種。但是他分析了天氣和田間溝系情況,他對自己田塊良好的溝系有信心,配合豐產溝,可以快速幫助水分排出。事實證明,邱建兵的信心是有跡可循的,這都是得益于平時的工作做得扎實、做得到位。
十二分用心 田間五情了如指掌
邱建兵的田共500余畝,在雙橋生產區規模體中面積中居第二,他每天都要踏田管理。邱建兵說,要種好田必須親自跑,墑情、苗情、病情、蟲情、草情“五情”必須了如指掌。特別是基礎較差的馬塘田塊,一定要每天檢查一次,哪塊地容易長草,哪塊田容易缺肥,心里有數,提前做好預防工作。
邱建兵說,病蟲草害方面技術員會幫著一起查,經常會交流溝通,但是施肥需要隊長自己多多用心,特別是白漿土土質差,肥料的使用很關鍵。除草也是一樣,不能雇了人就不管了,要自己盯著,哪里處理不到位的,或者遇到頑固型的雜草,甚至要背著噴霧器自己上。
邱建兵不僅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,還大力支持分公司新品種試驗和新技術應用,試種了新品種南粳2728,并進行了葉面肥的試驗。在今年的三夏中,邱建兵的田塊因為長勢好、管理精細,多次作為典型田塊示范。
老師傅 做好自己再做榜樣
“每件事情都認真去做,沒有什么特別的,當然這么多年的實踐經驗也是很重要的?!北粏柤敖涷?,邱建兵說得很樸實。邱建兵是第一批帶田加入公司的職工,之前就有著多年的種地經驗,加入公司后,他積極參加師徒結對,帶著年輕的新職工一起種田,一起學習。
雙橋生產區近幾年來的產量穩定居上,邱建兵很是自豪,看著一批年輕隊長快速成長起來,從“不知道做什么”,到現在“積極主動做、處處趕先”,邱建兵的臉上流露出了老師傅的笑容,那是更甚于水稻豐收的喜悅。